聲明:以上內容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所有的觀點由網(wǎng)友個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感謝大家支持!
YMU教育(www.kawsbarofficials.com),全國熱線電話:023-89119533;提供重慶市繼續(xù)醫(yī)學教育、中小學課后輔導等服務;
奧美拉唑、雷貝拉唑...長期濫用,增加胃癌風險,勿擅自用藥!![]() 很多人都知道,胃酸了、燒心了、胃痛了,去藥房買一盒奧美拉唑吃。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抑酸藥的長期服用、濫用,會有副作用的。 很多研究表明,長期服用抑酸藥物,會增加某些疾病的風險,甚至能增加死亡風險。 香港大學醫(yī)學院2018年11月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這些降酸藥,胃癌風險可能提高7倍以上! 美國知名醫(yī)生Dr Mercola,對抑酸藥的評論: 使用抑酸藥,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醫(yī)學誤解,傷害了全世界數(shù)百萬人。 所以,臨床應用中,不可不慎;作為普通患者,更不要隨便用藥。 常用的抑酸藥物有以下兩大類 H2 受體阻滯藥(替丁類):是常用的抑酸藥物。此類藥物結合胃壁細胞上H2受體,抑制組胺刺激細胞的鉍酸作用,減少胃酸的分泌。常用藥物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對營養(yǎng)物質吸收的影響: PPI作為強效抑酸藥,可以降低氫離子濃度,升高胃內pH值,造成胃內環(huán)境的明顯改變。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產(chǎn)生影響。 1.1 影響鈣吸收,增加骨折的風險:鈣以離子狀態(tài)被小腸吸收。正常情況下,含鈣食糜到達小腸之前,酸性胃液和十二指腸近端的微酸性環(huán)境使其中的鈣游離出來,成為可以吸收的離子鈣。PPI的強力抑酸作用破壞了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的酸性環(huán)境,使鈣不能離子化而留存在食糜中,影響其吸收。鈣長期吸收不足將引起血鈣濃度降低,刺激甲狀旁腺素釋放,繼而促進破骨細胞所介導的骨質吸收,導致骨質疏松,從而增加骨折的發(fā)生率。 1.2 對非血紅素鐵吸收的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兩種形式,胃酸在后者的吸收過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與鈣相似,鐵鹽必須在胃酸的作用下解離成可溶性的鐵離子后才能吸收。同時,在酸性環(huán)境中,三價鐵更容易還原為可吸收的二價鐵,并更多地與活性維生素C、糖類、胺類形成復合物,有利于其在十二指腸的吸收。 1.3 對維生素B12吸收的影響: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是與蛋白質相結合而存在的,胃酸及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作用使之與食物蛋白分離,游離出來后與R蛋白及內因子結合,到達回腸末端被吸收,因此,理論上,抑酸治療會影響食物中維生素B12的吸收。 滋生細菌,增加感染風險 人體免疫系統(tǒng)分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兩個方面。胃酸的存在使得胃內環(huán)境不適合絕大多數(shù)病原微生物生存,從而為整個消化道提供了重要的非特異性保護。 PPI的抑酸作用破壞這一保護機制,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目前對感染的關注主要集中在胃腸道和呼吸道兩個方面,有研究表明長期服用PPI是肺炎、腹膜炎、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定植、念珠菌血癥的危險因素。 胃酸有兩個強大的防御功能 首先,它是人體的外源性病毒的第一道防御,胃酸本身是最強大的殺菌利器,我們每天吸入那么多病毒,細菌,都有可能被胃酸殺死。 第二,腸道內的細菌不會通過胃酸,進入食道,感染機體。 正常情況下,胃酸在PH值1-3之間,病毒、細菌在胃酸內存活不能超過15分鐘(唯一能生存的,只有幽門螺桿菌)。 但是,吃了降酸藥之后,PH值可能到5.5-6.5之間。 沒有了胃酸,整個胃就是一個滋生細菌的溫床,黑暗,溫暖,潮濕,簡直就是細菌的天堂。 2.1 胃腸道感染: 消化道是與外界相通的開放系統(tǒng),每天與大量病原物質接觸。胃腸道黏膜本身及其擁有的正常菌群可通過復雜的機制防止局部和全身感染的發(fā)生。 PPI對這一保護機制可能造成如下影響: 首先,正常情況下胃內pH為1~2,足以滅活大部分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阻止它們進入腸道;而長期使用PPI的人群,其胃內pH可達到6~7,失去胃酸屏障將導致胃內細菌定植和腸道菌群過度生長。 其次,胃酸及胃蛋白酶在食物消化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此外,PPI還具有延長胃排空時間、降低胃內黏液黏度等作用。這些因素均可削弱胃腸道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加胃腸道感染的可能性。 PPI所致胃腸道感染的主要表現(xiàn)是腹瀉。有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PPI患者腹瀉的發(fā)生率增加。 2.2 肺部感染: PPI引起肺部感染的機制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抑酸作用引起的胃內pH升高不僅造成胃內細菌過度生長,帶菌胃液的反流還會繼發(fā)性地造成咽部細菌定植。當咽部的分泌物或反流到咽部的胃液發(fā)生誤吸時,這些細菌就有可能進入下呼吸道繁殖,引起肺炎。 另一方面,除壁細胞以外,H+-K+-ATP酶在呼吸道也有表達,如喉部和肺內的腺體,PPI對這些腺體的抑制可能也會降低呼吸道局部的非特異性免疫力。 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發(fā)現(xiàn)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PPI組CAP的發(fā)病率在逐年下降。甚至發(fā)現(xiàn)長時間使用PPI并不會增加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發(fā)病率,而在開始PPI治療的第2、7和14天,患者罹患CAP的危險度分別為615、318和312。 這一現(xiàn)象提示,長期使用PPI的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占很大比例,CAP發(fā)病率的增高是否是反流導致的后果,而PPI的使用只是一個標志,這一設想尚需要進一步的臨床研究證實。 胃泌素升高及相關改變 胃酸和胃泌素存在明顯的負反饋關系。胃內酸度降低可以促進胃竇G細胞產(chǎn)生胃泌素,胃泌素一方面直接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另一方面刺激分布于胃腸道黏膜中的腸嗜鉻樣細胞(enterochromaffin like cell,ECL)釋放組胺,組胺再通過組胺受體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 任何抑酸藥或疾病導致的低或無胃酸狀態(tài)均會引起血清胃泌素濃度的反應性升高,長期應用PPI的患者也不例外,其胃泌素水平可見到2~6倍的上升,一般在250 pg·mL-1以下,很少超過500 pg·mL-1,這大致與迷走神經(jīng)切斷術后的水平相當,遠小于惡性貧血患者的水平。 胃泌素控制胃腸道干細胞的分化,還對ECL細胞、壁細胞以及胰腺、結腸內一些類型的上皮細胞具有促生長作用,因此,高胃泌素血癥是否會導致這些細胞突變、增生、癌變的問題引起了臨床的關注。 3.1 胃息肉的風險: PPI還被認為可能增加胃息肉的發(fā)生率。這一現(xiàn)象被認為是胃黏膜在長期高胃泌素的刺激下發(fā)生的一種囊性改變。 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胃泌素對壁細胞具有促生長作用,可以使其體積增大、高度增加,當位于腺體頸部的壁細胞腫大時,就有可能阻塞腺體開口,造成腺體內部壓力增高,發(fā)生囊性改變。這種狀況持續(xù)下去,腺囊將進一步增大,并最終發(fā)展成為息肉。但是胃息肉的發(fā)生率并不高,并且似乎沒有癌變傾向。目前沒有證據(jù)表明高胃泌素血癥會增加胃腺癌的發(fā)生率。 3.2 結直腸癌的風險: 胃泌素對結腸上皮有促生長作用,因此,生物學上有理由懷疑長期使用PPI導致的高胃泌素血癥將刺激結腸上皮或其干細胞發(fā)生點突變、增生或癌變。這一懷疑得到了動物實驗的支持,但在人類,該效應并不明顯。 萎縮性胃炎的風險 幾乎所有的慢性胃炎都與H. pylori有關。當PPI用于治療H. pylori陽性的慢性胃炎時,其抑酸作用使得胃體部和胃小凹附近的pH上升,造成更適合H. pylori生存的局部微環(huán)境,導致H. pylori從胃竇向胃體遷移并更進一步侵入胃小凹深處。H. pylori的深入侵襲使得它與更多胃黏膜細胞進行接觸,加重炎癥反應,從而加快萎縮性胃炎發(fā)展的進程。 只有當H. pylori存在時,長期使用PPI才會引起慢性炎癥和萎縮的加劇,而H. pylori陰性患者中未觀察到此效應。 或增加胃癌的風險 香港大學醫(yī)學院的一項研究稱:在2003至2012年間,6.3萬名接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的患者,平均觀察期為7.6年,當中153人患胃癌,而所有研究對象中,5.2%的人有服用PPI,其余則沒有。 每一萬名PPI服用患者,每年胃癌發(fā)病率較無服用多4.3個案例,而香港癌癥資料統(tǒng)計中心數(shù)字顯示,2015年香港有1167人確診患胃癌,當中669人死亡。 港大醫(y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梁偉強稱,研究觀察發(fā)現(xiàn),長期服用PPI與胃癌風險增加有關系,風險會隨服用PPI次數(shù)及時間而增加。 每周服用PPI至少一次的人,患胃癌風險較不服用的人多一倍以上,每日服用的風險更增加四倍。 其原因可能在于:抑酸藥可能引起高胃泌素血癥(胃泌素過多),這個和胃癌密切相關。 攝入20mg奧美拉挫就能讓胃泌激素翻三到四倍。 還有一個增加胃癌的因素,胃酸過少,可能導致胃液內亞硝酸鹽升高,從而增加胃癌的風險。 關于心臟安全性 兩個大規(guī)模的、旨在評價胃食管反流病的兩種治療方法———長期PPI維持和抗反流手術有效性的臨床研究(SOPRAN和LOTUS)發(fā)現(xiàn),PPI組心臟事件發(fā)生率明顯高于手術組,從而引起了臨床上長期服用PPI的心臟安全性的關注。 目前認為長期服用PPI并不增加心臟事件的風險。 總結: 雖然長期使用PPI存在一些不良后果,但都相對比較少見,也較少引起嚴重后果,因此,在有明確適應證的情況下,服用常規(guī)劑量PPI是安全、必要的。 有些潛在的不良反應尚存在爭議,有待于進一步臨床研究的觀察和評估。 作為普通患者,最好不要擅自使用任何藥物,一定要咨詢執(zhí)業(yè)醫(yī)師或藥師,不要聽信網(wǎng)絡宣傳,更不要相信賣保健品的滿口胡言。 作 者 / 老 杜 來 源 / 胃腸病 聲明:以上內容來自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所有的觀點由網(wǎng)友個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感謝大家支持! YMU教育(www.kawsbarofficials.com),全國熱線電話:023-89119533;提供重慶市繼續(xù)醫(yī)學教育、中小學課后輔導等服務;
|
提交后請在“會員中心-我的表單”查詢反饋結果! 繼培網(wǎng):www.jipei.cc 統(tǒng)一客服:023-89119533 | |
* | |
* | |
* | |
* | |
* |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