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是否為檢驗"學霸"的唯一標準?有些學霸用事實告訴你,并非如此。
優(yōu)雅"文藝范"
為讓更多華裔有文化認同感,匡靈秀著書,讓華裔了解祖籍國文化。(美國《世界日報》/牟蘭 攝)
美國華人女孩匡靈秀從小成績優(yōu)異,中學時SAT成績幾近滿分,畢業(yè)后申請進入喬治敦大學。在成長過程中,她曾因華人面孔受到歧視,經(jīng)歷許多亞裔孩子共同的困惑。
但隨著年齡增長,匡靈秀對祖籍國文化愈發(fā)感興趣,并在學校專攻中國歷史。她以鴉片戰(zhàn)爭中的中國為背景,創(chuàng)作小說,鼓勵更多華裔青少年認同自己的文化。
古雅莉設計的蝦餃卡通。(美國《僑報》/林菁 攝)
同在美國的華裔女孩古雅莉,卻從另一個角度發(fā)揚著中國文化。她把粵式點心設計成一個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印制在各種文具用品上。蝦餃、燒麥、小籠包……盤中美食紛紛化身可愛卡通人,幫助她實現(xiàn)將中國美食推向世界的愿望。
高端"技術(shù)控"
華人女孩Caitlyn Chen是紐約的一名高中生,她所在的科學小組憑借對抗擊癌癥的化合物的研究,入圍2017西門子科學獎地區(qū)決賽名單,她本人也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
(圖片來源:美國中文網(wǎng))
同為"技術(shù)控",華人小伙程度的成功之路卻非一帆風順。他第一次高考甚至還落榜,復讀后考入大學,大學期間作為交換生,前往美國高校就讀細胞分子生物學系,成為其人生轉(zhuǎn)折。
小清新"擼貓"學霸
" 擼貓"也能擼出新境界,大學女生姚馨予可謂在學霸之路上獨辟蹊徑。她和她大學里的團隊一直致力于幫助校園流浪貓絕育。愛貓的她畢業(yè)設計也與貓有關(guān),她設計了一款模塊化貓爬架,這份設計還拿到了寵物公司的合約。
廖思婷自中學開始擔任學?;@球校隊的隊長。(美國《世界日報》/廖媽媽提供)
洛杉磯華人女孩廖思婷則"更勝一籌",她靠著自律與有愛心征服了11所學校,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等名校。
廖思婷熱愛投身公益,經(jīng)常參訪老人中心,也曾在小區(qū)中心擔任志工。她認為投身公益可學到更多知識,更有意義。
培養(yǎng)新式"學霸" 家長觀念逐漸改變
不同于以往認知中的優(yōu)等生,如今的學霸"刷新"著成長歷程,與背后家長的支持也是分不開的。
" 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特點,不是都需要學習優(yōu)異才行。孩子們只要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去發(fā)揮,一樣能成才。"
大獎獲得者華裔學生Andrew Tang(新西蘭天維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