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常見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病理基礎-3高血壓病的病理改變高血壓病的病理改變首都醫(yī)科大學 陳瑞芬一、概述 高血壓是人類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多見于中老年人,55歲之前男性患病率較高,≥75歲時,女性患病率反而高于男性。 近十年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隨著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精神緊張、心理失衡是是引起高血壓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壓被稱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早期無明顯癥狀,到晚期出現(xiàn)嚴重臨床癥狀才就醫(yī)(如腎臟損傷出現(xiàn)浮腫、蛋白尿、尿毒癥)。 高血壓存在“三高”、“三低”和“三不”?!叭摺笔侵父呋疾÷?、高危險性、高增長趨勢,“三低”是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三不”則是不長期規(guī)律服藥、不堅持測量血壓、不重視非藥物治療。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是: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 mmHg。高血壓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其中原發(fā)性高血壓又分為良性高血壓(緩進型高血壓)和惡性高血壓(急進型高血壓)。 二、原發(fā)性高血壓 (一)病因 1.遺傳因素和基因因素: 高血壓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家族聚集性,可有一種以上與血壓調節(jié)相關的基因異常。 2.超重肥胖、膳食因素: (1)肥胖:過高的膳食熱量是造成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報告顯示在人群中隨著體重指數的增高,血壓水平升高,高血壓患病率也逐步增高。 (2)高鹽飲食:日均攝鹽量高的人群易患高血壓病。 (3)飲酒:中度以上飲酒是高血壓發(fā)病因素之一。 3.社會心理因素: 長期的緊張狀態(tài)易引起高血壓。 4.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與高血壓呈負相關。有研究發(fā)現(xiàn),體力活動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 5.神經內分泌因素: 細動脈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可引起血壓升高??s血管神經遞質具有升壓作用,舒血管神經遞質具有降壓作用。 (二) 類型和病理變化 原發(fā)性高血壓分為良性高血壓(緩進型高血壓)和惡性高血壓(急進型高血壓)。良性高血壓又稱為緩進型高血壓,多見于中老年人,病程長,進展緩慢,約占原發(fā)性高血壓的 95%。急進性高血壓又稱為惡性高血壓,多見于中青年,血壓明顯升高,病變進展迅速,較早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 三、 良性高血壓(緩進型高血壓) (一)按病變進展分為三期 1.功能紊亂期:高血壓早期 2.動脈病變期:細動脈、小動脈、大動脈 3.內臟病變期:心臟、腎臟、腦、視網膜 (二)按病理變化分為三期 1.功能紊亂期: 高血壓早期。全身細、小動脈間斷性痙攣,血壓升高。細動脈是指直徑小于1mm、中膜只有1-2層平滑肌的動脈。此期無血管、心、腎、腦及眼底的器質性病變。臨床上表現(xiàn)為血壓波動,可有頭痛、頭昏等癥狀,休息后可恢復正常,若不加控制可繼續(xù)發(fā)展為下一期 (動脈病變期)。 2.動脈病變期: 動脈病變期為細動脈、小動脈、大動脈病變。動脈病變期臨床表現(xiàn)為血壓升高、保持在較高水平,無波動。 (1)全身細動脈玻璃樣變:常見于視網膜動脈和腎臟的入球小動脈。特征性病變是管壁出現(xiàn)紅染的均質狀的物質,細動脈管壁變厚、管腔變小甚至閉塞。 (2)肌型小動脈硬化:見于腎的小葉間動脈、弓形動脈、腦的小動脈。特征性病變?yōu)樾用}內膜膠原纖維及彈性纖維增生,中膜平滑肌及膠原纖維、彈性纖維增生,使管腔狹窄。 (3)大動脈:指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并發(fā)動脈粥樣硬化。 3.內臟病變期: 內臟病變期主要累及心臟、腎臟、腦以及視網膜。 (1)心臟:左心代償肥厚,重量達400g以上(正常250-260g),左心室增厚1.5-2cm(正常1.0cm)乳頭肌和肉柱增粗。早期心臟代償性向心性肥大,心腔不擴張;晚期失代償,離心性肥大,心腔擴張(高血壓性心臟病)。鏡下可見心肌細胞變粗、肥大、伴有較多分支。 臨床表現(xiàn):早期代償向心性肥大,無明顯癥狀;晚期失代償離心性肥大、左心衰竭,如伴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出現(xiàn)心肌缺血。 (2)腎臟病變:又稱原發(fā)性顆粒性固縮腎。 高血壓時由于入球小動脈玻璃樣變,腎小球缺血發(fā)生纖維化和玻璃樣變,相應的腎小管因缺血而發(fā)生萎縮、出現(xiàn)蛋白管型。間質纖維結締組織增生及淋巴細胞浸潤。肉眼可見腎小球萎縮、間質結締組織收縮、表面凹陷,相對正常的腎小球發(fā)生代償性肥大,向腎表面突起。雙側腎臟對稱性縮小,質地變硬,腎表面凸凹不平,呈細顆粒狀,故稱為顆粒狀固縮腎。單側腎可小于100g(正常成人約為150g),切面腎皮質變薄。 臨床表現(xiàn):蛋白尿、水腫,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 臨床治療:晚期透析或腎移植。 (3)腦:腦細小動脈痙攣、硬化。 高血壓腦病:腦動脈病變細小動脈痙攣、硬化,腦局部缺血,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腦水腫。臨床表現(xiàn)為頭痛、嘔吐及視力模糊,尤其是當血壓急劇升高時,患者可出現(xiàn)頭疼、意識障礙抽搐等癥狀,稱為高血壓危象。 腦軟化:小動脈硬化、痙攣腦缺血發(fā)生小灶梗死(微梗死灶),溶解液化形成腔隙狀梗死。鏡下可見篩狀軟化灶形成。 腦出血:是最嚴重的、致命的并發(fā)癥。小動脈硬化管壁變脆、血壓突然升高而破裂,小動脈管壁的彈性下降,形成微小動脈瘤破裂、出血。部位為基底節(jié)、內囊,其中以豆狀核區(qū)為最多見(豆紋動脈從大腦中動脈呈直角分出)。由于出血部位的不同、出血量大小的不同而臨床癥狀不同。內囊出血可引起對側肢體偏癱,感覺消失,出血破入側腦室時患者可發(fā)生昏迷、甚至死亡;左側腦出血 常引起失語;橋腦出血可引起同側面神經及對側上下肢癱瘓。 腦疝:腦出血可因血腫占位及腦水腫,引起顱內高壓,并發(fā)腦疝形成。 (4)視網膜病變:視網膜中央動脈硬化、變細、迂回、反光增強,晚期出現(xiàn)視網膜滲出、出血及視乳頭水腫,可出現(xiàn)視力減退。 四、 急進型高血壓(惡性高血壓) 多見于青少年,血壓顯著升高,常超過230/130mmHg,病變進展迅速,可發(fā)生高血壓腦病,或較早出現(xiàn)腎衰竭。 病理變化特征:增生性小動脈硬化及壞死性細動脈炎,病變主要累及腎臟。 增生性小動脈硬化:表現(xiàn)為動脈內膜顯著增厚,平滑肌細胞增生,膠原纖維增多,血管壁呈層狀洋蔥皮樣增厚,管腔狹窄。 壞死性細動脈炎:管壁纖維素樣壞死,HE染色管壁伊紅深染,周圍有單核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臨床表現(xiàn)有腎功能衰竭、腦缺血、微梗死、腦出血。 聲明:以上內容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所有的觀點由網友個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感謝大家支持! 重慶YMU教育_執(zhí)業(yè)醫(yī)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 YMU教育(www.kawsbarofficials.com),全國熱線電話:023-89119533;提供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學分、中小學課后輔導、美年大健康·慈銘體檢大牌定制健康體檢等服務;
|
提交后請在“會員中心-我的表單”查詢反饋結果! 繼培網:www.jipei.cc 統(tǒng)一客服:023-89119533 | |
* | |
* | |
* | |
* | |
* | |
提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