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右歸飲(《景岳全書》)
組成:熟地 山藥 枸杞子 山茱萸 炙甘草 肉桂 杜仲 制附子
功用: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腎陽不足證。氣怯神疲,腹痛腰酸,肢冷脈細,舌淡苔白,或陰盛格陽,真寒假熱之證。
2.腎氣丸(《金匱要略》)
組成:干地黃 山藥 山茱萸 澤瀉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功用:養(yǎng)陰益胃。
主治:腎陽不足證。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水腫,消渴,腳氣,轉(zhuǎn)胞等。
3.濟生腎氣丸(《濟生方》)
組成:附子 茯苓 澤瀉 山茱萸 山藥 車前子 牡丹皮 官桂 牛膝 熟地黃
功用:溫補腎陽,利水消腫。
主治:腎陽虛水腫。腰重腳腫,小便不利。
4.真武湯(《傷寒論》)
組成:附子 茯苓 芍藥 白術(shù) 生姜
功用:祛寒除濕。
主治:1.脾腎陽虛,水氣內(nèi)停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5.茵陳四逆湯(《衛(wèi)生寶鑒》)
組成:干姜 甘草 附子 茵陳
功用:溫里助陽,利濕退黃。
主治:陰黃,黃色晦暗,皮膚冷,背惡寒,手足不溫,身體沉重,神倦食少,脈緊細或沉細無力。
6.實脾散(《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厚樸 白術(shù)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白茯苓 干姜 炙甘草
功用: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陽虛水腫。身半以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而遲者。
7.十棗湯(《傷寒論》)
組成: 大棗 甘遂、大戟、芫花
功用:滋陰增液,泄熱通便。
主治: 1.懸飲??韧傩孛{引痛,心下痞硬,干嘔短氣,頭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脈沉弦。
8.禹功散(《儒門事親》)
組成: 黑牽牛 茴香
功用: 逐水通便,行氣消腫。
主治: 陽水。遍身水腫,腹脹喘滿,大便秘結(jié),小便不利,脈沉有力。
9.舟車丸(《景岳全書》)
組成:牽牛子 大黃 甘遂 芫花 大戟 陳皮 青皮 木香 檳榔輕粉
功用:行氣破泄,逐水消腫,通利二便。
主治:用于水腫鼓脹、形氣俱實之證。
10.疏鑿引子(《濟生方》)
組成:羌活 檳榔 大腹皮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澤瀉 商陸 赤小豆
功用:逐水消腫。
主治:水腫。證見遍身浮腫,喘息,口渴,小便不利,大便秘結(jié),脈滑。
11.防己黃芪湯(《金匱要略》)
組成:防己 黃芪 甘草 白術(shù) 生姜 大棗
功用:益氣祛風(fēng),健脾利水。
主治: 風(fēng)水或風(fēng)濕。汗出惡風(fēng),身重,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脈浮。
12.五皮散(《華氏中藏經(jīng)》)
組成:生姜皮、桑白皮、陳橘皮、大腹皮、茯苓皮
功用:利水消腫,理氣健脾。
主治:脾虛濕盛,氣滯水泛之皮水證。一身悉腫,肢體沉重,心腹脹滿,上氣喘急,小便不利,苔白膩,脈沉緩;以及妊娠水腫等。
13.豬苓湯(《傷寒論》)
組成:豬苓 茯苓 澤瀉 阿膠 滑石
功用:祛濕和胃,行氣利水。
主治:水熱互結(jié)證。小便不利,發(fā)熱,口渴欲飲,或心煩不寐,或兼有咳嗽,嘔惡,下利等,舌紅苔白或微黃,脈細數(shù)者。
14.保和丸(《丹溪心法》)
組成:山楂 神曲 半夏 茯苓 陳皮 連翹 萊菔子
功用:解毒消癰,化痰散結(jié),活血祛瘀。
主治:食積。脘腹痞滿脹痛,噯腐吞酸,惡食嘔吐,或大便泄瀉,舌苔厚膩,脈滑等。
15.枳術(shù)丸(《脾胃論》引張元素方)
組成:枳實 白術(shù)
功用:健脾消痞。
主治:脾虛氣滯,飲食停聚。胸脘痞滿,不思飲食。
16.枳實導(dǎo)滯丸(《內(nèi)外傷辨惑論》)
組成:大黃 枳實 神曲 茯苓 黃芩 黃連 白術(shù) 澤瀉
功用:消食導(dǎo)滯,清熱祛濕
主治:濕熱食積。脘腹脹痛,下痢瀉泄,或大便秘結(jié),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脈沉有力。
17.健脾丸(《政治準繩》)
組成:白術(shù) 木香 黃連 甘草 白茯苓 人參 神曲 陳皮 砂仁 麥芽 山楂 山藥 肉豆蔻
功用:行氣導(dǎo)滯,攻積泄熱。
主治:脾虛停食證。食少難消,脘腹痞悶,大便溏薄,苔膩微黃,脈象虛弱。
16.大承氣湯(《傷寒論》)
組成: 大黃 厚樸 枳實 芒硝
功用:健脾消食,清熱驅(qū)蟲。
主治:陽明腑實證。大便不通、矢氣頻轉(zhuǎn)、脘腹痞滿, 腹痛拒按,按之則硬,日晡潮熱,神昏譫語、手足蕺然汗出、舌苔焦黃起刺或焦黑燥裂,脈沉實。
17.麻子仁丸(《傷寒論》)
組成:麻子仁 芍藥 枳實 大黃 厚樸 杏仁
功用:溫腎益精,潤腸通便。
主治:脾約證。腸胃燥熱,脾液不足,大便秘結(jié),小便頻數(shù)。
18.四神丸《證治準繩》
組成:肉豆蔻 補骨脂 五味子 吳茱萸 生姜 大棗
功用:補益肝腎,烏發(fā)壯骨。
主治:腎瀉。五更泄瀉,不思飲食,食不消化,或腹痛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
19.清營湯(《溫病條辨》)
組成: 犀角 生地 元參 竹葉 麥冬 丹參 黃連 銀花 連翹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熱入營分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脈數(shù),舌絳而干。
20.犀角地黃湯(《千金方》)
組成:犀角 生地 芍藥 丹皮
功用: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主治: 熱入血分證。身熱譫語,斑色紫黑,舌絳起刺,脈細數(shù),或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而易解等。
21.酸棗仁湯 (《金匱要略》)
組成:酸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功用:補腎寧心,益智安神。
主治:虛煩不眠證。失眠心悸,虛煩不安,頭目眩暈,咽干口燥,舌紅,脈弦細。
22.天王補心丹(《攝生秘剖》)
組成:生地黃 人參、丹參、元參、茯苓、五味子、 遠志、 桔梗 當(dāng)歸身、天門冬、麥門冬、柏子仁、酸棗仁 朱砂
功用:滋陰明目,重鎮(zhèn)安神。
主治:陰虛血少,神志不安證。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shù)。
23.珍珠母丸(《普濟本事方》)
組成:珍珠母 酸棗仁 柏子仁 龍齒 當(dāng)歸 熟地 人參 茯神 沉香 犀角 辰砂 金銀花 薄荷
功用:滋陰養(yǎng)血,鎮(zhèn)心安神
主治:陰血不足,肝陽偏亢。癥見神志不寧,入夜少寐,時而驚悸,頭目眩暈,脈細弦等。
聲明:以上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luò),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所有的觀點由網(wǎng)友個人想法,不代表本公司也持此立場,感謝大家支持!
重慶英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YMU教育
重慶YMU教育_醫(yī)學(xué)繼續(xù)教育學(xué)分卡
重慶YMU教育_小學(xué)初中高中教育課后輔導(dǎo)
重慶YMU教育_執(zhí)業(yè)醫(yī)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dǎo)
www.kawsbarofficials.com
www.ymujiaoyu.com
YMU教育(www.kawsbarofficials.com),全國熱線電話:023-89119533;提供醫(yī)學(xué)繼續(xù)教育學(xué)分卡、中小學(xué)課后輔導(dǎo)服務(wù)、執(zhí)業(yè)醫(yī)師護士藥師資格考試考前輔導(dǎo)等咨詢服務(wù);
